欢迎访问hth全站网页登录App下载官方网站!客户对每件产品的放心和满意是我们一生的追求,用我们的努力,解决您的烦恼!
华体会官方网站
首页 > 产品中心 > 罗茨流量计

证券时报电子报实时通过手机APP、网站免费阅读重大财经新闻资讯及上市公司公告

时间: 2024-01-03 04:44:56 |   作者:华体会官方网站
产品详情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方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阐述了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敬请查阅“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部分。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5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公司2022年利润分配方案为:公司拟以实施2022年度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元(含税),截止2023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7,000万股,以此计算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6,300万元(含税),占公司2022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43.31%;公司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不送红股。如在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拟维持分配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比例。

  以上利润分配方案已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与第二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公司是一家专门干气体传感器、气体分析仪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构建了基于非分光红外(NDIR)、光散射探测(LSD)、超声波(Ultrasonic)、紫外差分吸收光谱(UV-DOAS)、热导(TCD)、激光拉曼(LRD)、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X)等原理的气体传感技术平台,形成了气体传感器、高端气体分析仪器两大类产业生态、百余种不一样的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空气品质、环境监视测定、工业过程、安全监控、医疗健康、智慧计量等领域。

  公司气体传感器通过提升所配套终端设备或系统的气体感知能力,促进其安全、高效、智能运行,大范围的应用于室内、车内、室外空气品质监测以及医疗健康、安全监控等领域。随着下游市场需求不断涌现,公司产品品种类型持续拓展。

  公司气体分析仪器产品最重要的包含环境监视测定气体分析仪器、工业过程气体分析仪器等。根据行业特点以及客户的真实需求,企业来提供从气体分析传感器模组、气体分析仪器到气体分析系统的不同形态产品。

  基于微流红外技术、双光束红外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分析仪等产品可以有明显效果地检测CO2、N2O、CH4等温室气体浓度,大多数都用在固定源温室气体排放监测。

  烟气分析仪器产品有烟气传感器模组、烟气分析仪、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及船舶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主要检验测试SO2、NOx、O2、PM的浓度,可以直接测量NO2。应用于火力发电厂、炼钢厂、垃圾焚化厂等产生污染气体的工业公司等固定污染源及大型船舶等移动污染源。

  发动机排放检测系统大多数都用在测试发动机及汽车整车的尾气排放。产品大多数都用在发动机及整车的尾气排放。主要客户群体包括发动机厂(道路和非道路用)、主机厂(乘用车、商用车、非道路等)、第三方检验测试中心、科研机构、在用车检测站、维修机构等。

  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由锐意自控(四方光电全资子公司)自主研发,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施开发专项产品LRGA-6000基础上,通过对光路与结构可以进行优化,通过对待测气体的特征拉曼散射光谱进行增强、收集、处理和识别,可对气体成分进行定量计算,实现在线实时对多种类气体进行定性及定量监测。

  激光氨逃逸气体分析仪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对脱硝工艺出口氨气浓度进行在线监测,实时准确反映氨的浓度。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燃煤发电厂、铝厂、钢铁厂、冶炼厂、玻璃厂、垃圾发电厂、水泥厂、化工厂等SCR或SNCR脱硝装置的氨气逃逸排放监测和过程监测。

  煤气分析仪器产品有煤气分析仪、煤气分析系统。基于非分光红外(NDIR)、热导(TCD)、电化学(ECD)等组合技术,公司煤气分析仪的突出优点是可同时测量六组分气体浓度且无交叉干扰,已大范围的使用在冶金、煤化工、热处理等高耗能领域的在线煤气成分和热值分析,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各种燃烧试验气体的取样分析。

  公司沼气分析仪器产品有沼气分析仪、在线沼气连续监测系统,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沼气工程、城市餐厨垃圾沼气工程及垃圾填埋场沼气生产、发电、提纯等过程监测市场。

  公司拥有健全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及客户服务流程,实现从客户的真实需求收集、产品设计开发、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销售及客户服务的全流程控制。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出现重大变化,根据“1+3”发展的策略对研发模式与销售模式进行了进一步优化。

  公司从事气体传感器、气体分析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采取自主品牌经营模式,具有独立、完整的经营体系。公司气体传感器产品具备与国内外同种类型的产品开展竞争的能力,所面向的高价值客户群体多为国内外细分市场的主要企业,分布于空气品质、环境监视测定、工业过程、安全监控、医疗健康、智慧计量等领域。

  公司采用自主创新为主的研发模式,同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自主研发主要解决公司所需核心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开发应用,公司通过持续不断的资金和人员投入,积极融入国家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承担重大科研专项;主要采取预先研发和同步研发相结合的研发模式,预先研发是为公司中远期的新技术、新产品做预先研究,解决平台性的核心关键技术问题,提前做好技术储备;同步研发是依托公司核心关键技术,按照客户真正的需求,与客户同步进行的产品研究开发工作。同时,公司与高校、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合作研发,解决公司在自主创新以及新产业开拓中需要借助外部资源深入研究的技术问题。公司成立技术中心,由公司董事长担任技术中心负责人,下设研发总监及研发项目经理,通过组织材料、电子、机械、软件等不相同的领域的研发人员进行研究开发,实现矩阵式管理。

  公司在考虑订单情况、生产计划和安全库存的基础上制定采购计划,主要是采用框架协议加订单执行的采购方式。为保证产品质量及供应商的稳定性,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选择、评价及监控制度,已建立起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与供应商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报告期内,对于部分供应相对紧张的原材料,公司已采取策略性备货、国产替代、提升内部自产率等措施,大大降低供应链风险。

  公司已制定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公司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市场预测、项目立项、订单签订、计划分解、库存管理、原料采购、生产实施、验收入库等各个流程均以产品为单位组织实施。公司产品采取订单式生产为主、库存式生产为辅的模式,部分非核心加工工序委托外协单位加工。

  公司采用以直接客户销售为主、贸易商销售为辅的销售模式,秉承“销售、研发、项目管理、客户服务”四位一体的客户服务体系,采用从技术方案、产品设计、生产交付到售后服务的一体化经营模式,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报告期内,在国内市场全力发展大客户及核心渠道销售;在国际市场加速实施“国际化”战略,逐步提升欧洲、亚洲优势区域市场占有率,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客户服务模式

  根据气体传感器、气体分析仪器行业的客户特点,公司制定了不同的客户服务模式。在气体传感器行业中,公司客户服务以研发、销售、项目管理及现场服务构成;在气体分析仪器产业中,公司在推进从向终端使用者销售气体分析仪器到向设备或系统制造商提供配套的转型,通过售前技术上的支持、售中技术培养和训练、售后客户服务的模式开展有关服务。

  气体传感器是空气品质、环境监视测定、工业过程、安全监控、医疗健康、智慧计量等行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核心部件。随着经济进步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对空气品质的要求不断的提高,对拥有健康、舒适、高效、环保、节能的生活工作环境有较强的意愿。室内环境、汽车座舱等场景除了对空气净化有较强的需求外,通过CO2传感器监测环境中的CO2的浓度能够有效判断空气质量等级,实现相应的控制调节,打造智能、舒适、节能的人居环境。工业与信息化部于2021年发布了《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提出“重点发展小型化、低功耗、集成化、高灵敏度的敏感元件,温度、气体、位移、速度、光电、生化等类别的高端传感器;把握传统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的市场机遇,重点推动车规级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应用”。目前,我国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新风空调等环境电器及汽车座舱舒适系统的渗透率水平存在逐步提升的趋势,配套于上述设备的气体传感器的搭载率亦处于较低水平;清洁电器、厨房电器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室外扬尘监测、洁净室监测等细分市场规模也在逐步增长,空气品质气体传感器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工业与信息化部于2022年1月发布《环保装备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加快工业烟气综合监测仪、环境空气分析仪、便携式 VOCs 测试分析及快速检测设备、VOCs多组分在线质谱监测设备、机动车颗粒物数浓度(PN)检测设备、分形态大气汞监测仪、温室气体监测分析仪、生物多样性在线监测仪、海洋生态环境监视测定仪、入海污染物通量原位在线监测仪、重金属在线监测仪、噪声声纹识别分析仪等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的自主研发”。无论是燃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受到日趋严格的法规限制,还是工业过程节能降耗、温室气体排放检测,以及科学仪器国产替代趋势加速,都将推动对气体分析仪器的市场需求增长。

  近年来,燃气安全、锂电池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国家亦出台有关政策推动落实安全监控重要环节。应急管理部发布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已于2021年8月施行,提出“鼓励高层民用建筑推广应用物联网和智能化技术方法对电气、燃气消防安全和消防设施运行等进行监控和预警”;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行动,花了钱的人燃气安全的重视,都将促进可燃气体监测相关需求逐步释放。工业与信息化部办公厅等部门于2022年3月发布的《关于逐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启动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有关标准修订工作,逐步提升动力蓄电池热失控报警和安全防护水平”,“鼓励企业研究应用热失控实时监测预警装置和早期抑制及灭火措施”。2022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再创新高,动力电池热失控现象屡次发生,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提升,消费者开始从“里程焦虑”进入“安全焦虑”阶段,动力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准配置。

  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4月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推行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提升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和干预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7月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一2030年)》,提出“着力提升基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相关诊治设备(雾化吸入设施、氧疗设备、无创呼吸机等)和长期治疗管理用药的配备”。上述政策的实施,肺功能检查仪、心肺分析仪、氧疗设备、无创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需求也将进一步释放;医疗健康气体传感器作为上述医疗器械的核心部件,其产销量有望持续提升。

  国务院于2022年1月发布的《计量发展规划(2021一2035年)》,提出“加强高精度、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化的新型传感技术探讨研究,攻克高端计量测试仪器设施核心核心部件和技术”。随着我们国家天然气消费量迅速增长,超声波燃气表成为智慧计量的主要发展的新趋势;相比传统的膜式燃气表与机械燃气表,超声波燃气表具有精度高、抗污染性能好、体积小等优点,慢慢的变成为替代传统燃气表的可靠选择;目前我国超声波燃气表核心计量模块主要是依靠进口,亦存在比较大的国产替代需求。

  随着气体传感器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技术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上的含金量,将不断推出适用于不相同的领域的新产品,以满足一直在变化的市场需求。行业领先企业通过及时推出气体传感器新产品,能快速占领市场,获得更高的前期利润,从而保障对前瞻性研发和自动化设备的持续投入,通过不断的技术更新与产品迭代保持竞争优势。技术水平、产品性能、成本控制等方面要求的提升也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从而保障气体传感器及气体分析仪器行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由于国际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国际供应链的不稳定已经影响到部分企业的可持续运营。气体传感器及其气体分析仪器大范围的应用于空气品质、环境监视测定、工业过程、安全监控、医疗健康、智慧计量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国产替代的需求增加。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满足国内企业对相关这类的产品的国产替代需求,将考量我国气体传感器企业的技术平台化实力,即要求企业具备多种传感技术储备并能够同时利用多种技术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同时也要求企业针对上游元器件、敏感材料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及前瞻的产业化布局,确保核心供应链自主可控。在满足气体传感器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集成化、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的情况下,拥有全面技术平台和核心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企业将在本轮竞争中实现下游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开拓并能快速占领市场。

  气体传感器和气体分析仪器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气体传感器及气体分析仪器企业对关键技术的前瞻研发成为其重要的竞争力,研发出平台化技术有利于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气体传感技术解决方案。只有对新技术不断进行前瞻性预先研发,并兼具产线设计开发能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材料、硬件设计与软件算法作为气体传感器研发的核心,新材料的研究与选取、供应链的管理上的水准、核心零部件的自产率,决定着气体传感器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与可靠性,也决定着气体分析仪器的成本和性能。此外,将核心技术或储备技术应用于不断涌现的新型应用场景,企业要对市场需求、产品性能与质量、原材料、制造工艺等全环节把控。只有具备上述能力的企业,才能在下游应用领域某应用场景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时抓住机遇,实现企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

  随着5G与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气体传感器在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发展迅速,市场对气体传感器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具备自动检验测试、自动补偿、数据存储、逻辑判断、功能计算等功能,对传感器灵敏度、响应速度、稳定性、常规使用的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不断开发新的气敏材料和不断对工艺进行精进能力的企业,才能不断满足市场对气体测量精度、量程、响应速度、抗干扰、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单功能气体传感器逐渐被复合型气体传感器取代,通过一款产品能够同时检测多组分气体包括浓度、流量、温度、湿度、压力在内的多种特性,产品集成化能力对气体传感器厂商的技术全面性及产品储备提出更加高的要求。随着最终用户体验的不断升级及消费习惯的逐渐形成,消费者要求气体传感器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性强、自适应能力强、具有通信功能等特点,信息化能力也成为气体传感器的技术门槛。气体传感器企业要储备相应的技术经验,持续研发创新的机制,以及多年的行业应用经验,才能够在行业中立足并建立持续竞争优势。

  公司深耕的气体传感技术领域,是国内气体传感器及气体分析仪器产业中享有较高知名度、产品附加值较高的代表性企业,在行业中享有较高的地位。

  2022年4月,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颁发了2021年度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技奖(CAIA奖)获奖证书,公司申报的“激光拉曼光谱天然气分析技术探讨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二等奖;2022年8月,公司收到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名单的通知》,公司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 “国土碳汇智能监测与空间调控技术创新中心”进入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名单;2022年9月,证券时报向公司授予“中国上市公司科创板上市公司价值30强”;2022年10月,捷豹路虎向公司授予“捷豹路虎JLRQ全球卓越质量奖”,国家知识产权局向公司授予“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公司被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列入2022年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2022年12月,中国证券报向公司授予2021年度上市公司“金牛科创奖”;2023年1月,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向公司授予“2022年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称号。

  公司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项目及重点专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合计获得143项专利,这中间还包括发明专利42项;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4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4项,获得湖北省专利金奖1项。

  公司具备较为全面的气体传感技术平台,下游覆盖空气品质、环境监视测定、工业过程、安全监控、医疗健康、智慧计量等应用场景,围绕“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的发展策略,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产品组合,已持续配套于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细致划分领域头部企业。伴随着公司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依托精准营销,公司具备持续开拓国内国际头部客户的能力。

  ①深耕汽车产业链,车载传感器产品线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来,公司车载传感器产品线进一步延伸,产品应用场景范围从最初的中高端车型覆盖至更广阔的车型,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车载传感器项目定点传感器数量合计约为1,700余万个,公司车载传感器业务从汽车舒适系统传感器拓展到车内空气改善装置,动力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实现小批次供货,车载传感器在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均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

  公司车载传感器业务主要由汽车舒适系统传感器、车内空气改善装置、安全系统传感器及高温气体传感器构成,配套于汽车舒适系统和汽车动力系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均有搭载汽车舒适系统传感器、车内空气改善装置的需求,公司车规级CO2传感器是汽车座舱舒适系统中暖通空调(HVAC)空调重要的传感器,在保证安全舒适的条件下,能够降低汽车的能耗与提升汽车的续航能力;公司车载香氛发生器可以依据不同香氛香型营造出温馨、提神的车厢氛围。

  安全系统传感器主要使用在于新能源汽车,随着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的出台,主机厂和消费的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愈发重视。针对上述需求,公司推出了电解液泄露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等系列新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向国内外电池厂、主机厂送样验证并实现小批次供货。

  高温气体传感器主要使用在于燃油车,针对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主流净化方法是使用三元催化器,其净化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混合气浓度是否保持在理论空燃比附近,通过在排气管中设置发动机用氧气传感器实现对氧浓度检测,向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反馈信号及时作出调整喷油量。《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7-2018)》新增柴油机NOx 排放测试要求,为实时监测经过处理后的尾气中NOx含量是否控制在限值范围内,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内需配备发动机用氮氧传感器。随着“非四”、“国六”标准的实施,燃油车尾气处理成为必选方案,对发动机用氧气传感器、发动机用氮氧传感器的国产替代需求日渐增长。报告期内,发动机用氧气传感器已实现前装批量供应,发动机用氮氧传感器已实现前装项目定点。

  自国家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来,在工业、建材、能源等领域陆续制定了碳达峰行动方案,一体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与节能降碳行动,推动钢铁、水泥、焦化行业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探索开展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改造提升工程试点,促进环境监视测定、工业过程领域的市场需求得到释放。

  国家推进科学仪器国产化进程的举措持续加强,科学仪器的研发制造和自主化愈发受到重视。根据十四五规划,我国将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施研发制造;国务院、央行和相关监督管理的机构在减税、贴息、贷款等方面都出台了相关的扶持举措;教育部等部门将仪器设施列为了职业院校办学条件重点检测指标之一。

  公司在碳排放监测领域具有较好的技术积淀与产业基础。从2012年开始,公司开始涉足碳计量业务,以工业用气体传感器技术平台、工信部沼气工程物联网专项为基础,为大中型沼气工程、生物质燃气工程、煤层气瓦斯气综合利用工程等诸多领域提供CH4和CO2等气体计量装置,为清洁发展机制(CDM)和碳交易提供基础数据。

  公司在污染源碳监测、大气碳监测、建筑及汽车碳监测领域,也积累了大量核心技术与产品应用。在污染源碳监测领域,公司基于微流红外、双光束红外、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的气体传感器,可应用于对工业污染源的多种温室气体排放浓度的监测,能够同时测量CO2、N2O、CH4、SO2、NOx等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气体;同时公司基于超声波、差压等原理设计的气体流量传感器能用于温室气体流速和体积的监测。在大气碳监测领域,以双光束红外、TDLAS等气体传感器技术为基础的气体分析仪器,可应用于大气无组织排放的碳监测,能够监测公司制作过程中无法收集统一排放的温室气体,测量厂界、园区的大气中CO2、CH4、SF6等温室气体,成为污染源排放碳监测的有力补充手段。在建筑及汽车碳监测领域,公司通过提供各种CO2传感器、CO2变送器等产品,应用于住宅、商业楼宇、工业生产、汽车座舱等不同场景,有效监测空气中CO2浓度,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创造健康、舒适、高效、环保、节能的生活工作环境。

  气体与居民的生存与健康、工业过程的安全与效率、能源的交易与安全息息相关。受消费者需求、环保政策需求、工业公司需求三大应用驱动影响,气体传感新技术、新产品、新的细分产业不断涌现。气体传感器及气体分析仪器市场规模及国产化需求的扩大,为国内生产公司可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气体传感器及气体分析仪器行业在空气品质、环境监视测定、安全监控、工业过程、医疗健康、智慧计量等领域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生活水平的逐步的提升,人们对室内、汽车座舱、室外空气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有关内容,室内CO2浓度不宜高于1,000ppm,通过CO2气体传感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监测与调节室内空气质量,同时能实现节能减排,符合绿色建筑的有关标准。近年来,以新风系统、新风空调为代表的环境电器保持较快的增速,空气净化器通过新增除甲醛、香薰等功能来满足多种人群和场景的差异化需求,将要求配套商由提供单一传感器到对粉尘、CO2、甲醛、VOC等传感器进行集成;以扫地机器人、洗地机为代表的清洁电器保持较快增长,对于提升续航能力与清洁能力存在较强的需求,不断涌现的细分家电品类将带动粉尘、CO2等传感器的需求,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也将促使气体传感器具有持续性和成长性。

  汽车座舱是与驾乘人员非间接接触的空间,车内环境成为影响乘坐体验的首要因素,搭载汽车舒适系统成为车企寻求差异化、品牌化发展重点布局的领域。工业与信息化部于2022年3月发布的《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推进多种类型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标准研究与制度修订”,也将促进车载相关传感器的健康有序发展。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能搭载汽车舒适系统传感器、车内空气改善装置等与汽车座舱舒适相关的产品。

  生态环境部于2022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生态环境监视测定规划》,提出“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设置1734个国家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实时监测 PM2.5、O3等主要污染物,支撑全国空气质量评价、排名与考核。研究完善空气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推进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监管向区县延伸,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重点区县加密设置279个监测站点”。十四五期间,通过综合标准站、微型站、单指标站、移动站等多种模式,实现县城和污染较重乡镇全覆盖,推动大气监测设备市场进一步下沉,也将带动室外空气品质传感器的需求。

  环保政策对机动车、非道路机械、船舶、工业公司废气排放标准加严,对尾气、烟气分析仪器的技术原理、检验测试范围、检测精度等提出进一步要求,为尾气、烟气分析仪器制造商带来增量市场需求。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 20891一2014)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已于2022年12月生效实施,所有生产、进口和销售的560kW以下(含560kW)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装用的柴油机应符合非道路移动机械“非四”标准,为符合机动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排放检验测试标准,机动车尾气后处理系统产业快速地发展,具备发动机尾气O2及NOx传感器批量制造能力的厂商正迎来广阔的国产化替代契机。

  工业与信息化部等部门于2022年1月发布《环保装备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推动环境监视测定仪器仪表专用光学气体传感器、电子芯片、色谱检测单元等产品研发”。环保装备制造业的高水平发展也将带动气体传感器及环境监视测定气体分析仪器行业的发展。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05.80万辆和688.70万辆,同比增长96.90%和93.40%,市场占有率为25.60%。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锂电池安全性成为公众着重关注的问题。《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0)已于2021年1月生效,其中规定需在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之前提前5分钟进行预警。国内电池厂、主机厂对锂电池热失控机理研究进一步深入,对电解液泄露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的需求日益明确,并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准配置。储能电池热失控传感器业务也将受益于国家标准规范的推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2023年2月发布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GB/T42288-2022)将于2023年7月生效,要求储能电池自动灭火系统的最小保护单元应为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宜单独配置探测器和灭火介质喷头。

  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6月发布的《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结合更新改造同步在燃气管道重要节点安装智能化感知设备,完善智能监控系统,实现智慧运行,完善消防设施设备,增强防范火灾等事故能力”。在石油化学工业、天然气领域,一般会用基于电化学、催化燃烧等原理的气体传感器对有毒气体、可燃气体进行浓度监测,上述原理的气体传感器具备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也存在着精度相对不高、常规使用的寿命相对较短的缺陷;基于NDIR红外技术的红外甲烷、红外丙烷气体传感器在性能、常规使用的寿命均具有优势;随着有关标准的落地,用于燃气泄露报警的微型红外气体传感器将迎来较大的市场空间。

  美国环境保护署规定自2023年1月禁止在所有新的固定空调系统中使用高全球变暖潜能值(GWP)的制冷剂,低GWP新型制冷剂在冷链运输、商用及家用空调领域的应用前景广泛,为避免新型制冷剂泄露导致燃烧爆炸或者高压泄露导致人员发生窒息的情况,需对其泄露进行事前预警,新型冷媒泄漏监测气体传感器未来可能成为制冷系统中的标准配置,面临较好的市场机遇。

  工业与信息化于2022年7月发布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以水泥、钢铁、石化化工、电解铝等行业为重点,聚焦低碳原料替代、短流程制造等关键技术,推进生产制造工艺革新和设备改造,减少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随着我们国家水泥、钢铁、石化化工等装置大型化和整体装备水平提升,以及在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和安全生产方面要求的提高,在线分析仪器的重要性和使用量与日俱增,我国相关企业也正在慢慢地加大在线分析仪器投入力度,对国产化高端在线监测仪器刚性需求会促进增加。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于2021年12月发布的《“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在监护与生命支持领域,有创呼吸机、高频呼吸机、经鼻高流量氧疗仪等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气体传感器可搭载多种医疗器械终端,并不断切入到新的应用场景,基于气体传感技术的医疗器械产品也成为气体传感器及分析仪器厂商重要的拓展方向。医疗健康气体传感器目前最重要的包含超声波氧气传感器、超声波气体流量传感器、NDIR医疗ETCO2传感器、肺功能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用气体传感器及麻醉机用气体流量及成分传感器,上述传感器大范围的应用于各种呼吸机、制氧机、高流量氧疗仪、麻醉机和监护仪,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重症监护室(ICU)、急救医疗服务(EMS)、院前急救、肺泡蛋白沉积症治疗(PAP)、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天然气消费量增长、智能燃气表渗透率提升、《超声波燃气表》(GB/T 39841-2021)生效施行的背景下,超声波燃气表作为一种高可靠、高精度、带温度补偿的全电子燃气表,具有稳定性很高、计量准确、压损小、不受机械磨损及故障影响、常规使用的寿命长的优势,还能够有效改善燃气公司供销差问题,慢慢的变成为替代膜式燃气表和机械燃气表的可靠选择。目前我国超声波燃气表核心计量模块主要是依靠进口,在高端计量测试仪器设施核心核心部件和技术需自主可控的情况下,超声波燃气表计量模组亦存在比较大的国产替代需求,具备自制超声波燃气表计量模组研发与生产能力的气体传感器厂商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1 公司应该依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本公司监事会及全体监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二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于2023年4月19日(星期三)在公司会议室以现场方式召开。会议通知已于2023年4月10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送达各位监事。本次会议应出席监事3人,实际出席监事3人。

  本次会议由监事会主席石平静主持。本次会议的召集和召开符合《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的编制和审议程序符合有关法律和法规和《公司章程》等内部规章制度的规定,真实地反映出公司当年度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情况等事项。2022年年度报告及摘要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承诺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未发现公司参与年度报告编制和审议的人员有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

  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同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的《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及《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公告编号:2023-009)。

  报告期内监事会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和《监事会议事规则》等法律和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认真推进、监督各项决议的实施。监事会在工作中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促进公司规范运作,本年度公司监事会对公司重大决策和决议的形成、表决程序进行了监督和审查,对公司依法运作进行了检查,对公司经营活动、财务情况、股东大会召开程序以及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等方面实施了有效监督,保障公司科学决策,推动各项业务顺利有序开展,有效地维护了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报告期内,公司现在存在的内部控制制度符合科创板上市公司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和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符合公司当前的实际经营情况。公司依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做了有效的内部控制,公司出具的《公司2022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公司目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运作和执行情况。

  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同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的《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六)审议通过《关于2022年年度募集资金存储放置与使用情况专项报告的议案》


推荐询盘: